【浓郁咖啡】粉碗大比拼|IMS vs VST:意式粉碗以及它们在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力
这样的话,是时候来做个测试啦!
* 不要低估一个好粉碗的价值
VST VS IMS:萃取方法
我们对一系列咖啡豆通过意式萃取的方法,进行盲测,这其中包括来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的浅烘且发展率足够的咖啡豆。
我们用EK43磨豆,用Kees Mirage幻影半自动咖啡机进行意式萃取(幻影可以限水流及变压)。萃取量会根据每种咖啡豆略作调整,尽量整体上保持一致。
需要特别关注的另一个参数是研磨度。我们都知道,在换不同的粉碗时,研磨度需要做出调整。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更大的粉碗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咖啡粉,在其它变量不动的情况下将减慢萃取速度;
但不同规格粉碗底部的孔径也是不同的,理论上来说,将会抵消这部分差异。事实上,用EK43来研磨时,15g粉碗的研磨度要比18g粉碗的研磨度再细一格才能够保证相同萃取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萃取量。
有趣的是,当把VST与IMS进行对比时,发现“研磨度”也是无法通用的。IMS需要比VST细1-1.5格的咖啡粉,才能保证相同的萃取结果。我们由此推断,这可能是粉碗底部的孔径不同造成的,但我们对测量孔径力所不逮,所以这个推断也仅能处于怀疑阶段。
品测:我们的测试结果
从风味上来说,大家普遍更喜欢IMS。用IMS萃取出的Espresso,具备更好的甜感和细腻的风味。不得不说的是,这其中的差别非常的细微,如果做成奶咖,将很难品测到。
对于这个结果,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为了达到同等的粉量、萃取时间与萃取量,用于IMS粉碗的咖啡粉比用于VST的更细,整体上,咖啡粉的均匀性更好,粒子分布的两个峰值更接近,以此,萃取出的风味更加柔和饱满。当然,这同样停留在假设层面。
然而,IMS粉碗存在一个问题:当我们想用极浅的咖啡豆以及最小的IMS粉碗(15g)打出漂亮的组合拳时,EK43却到了它的极限,即用EK43最小的研磨度仍旧无法磨出适合萃取的细度。当然啦,这对大多数意式磨豆机来说不是问题,但如果你打算用不带“土耳其研磨度”的常规版EK43来做测试,记住这一点。
IMS也生产专为单流孔冲煮头设计的“Single”粉碗,旨在可以采取“用双流孔冲煮头做萃取”时相同的研磨度。实际上,至少在我们的品测中,为达到与双流孔一样的流速,所用的咖啡粉需要稍微磨粗一些。但就其表现来说,单流孔做出的单份Espresso,似乎要比双流孔做出双份Espresso再分成单份的要好。
VST VS IMS:最后的王者
基于我们的盲测(不可否认,是有其局限的),相较于VST,IMS略占优势。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要比它们各自的制造商所宣称的要小得多,相比于一些咖啡机自带的粉碗,更是小得那么明显。
如此说来,哪一个更好呢?最终的最终,这还取决于个人喜好以及粉碗与不同咖啡设备的匹配度。
无论VST还是IMS,令人兴奋的是,有更多的高品质粉碗制造商进入咖啡市场。这将引发更多的创新及改进。
译者言:虽然到最后,作者都是谁也不得罪的“一团和气”,但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团队更倾向于IMS。鉴于VST一贯的优秀表现,如果IMS真的能够略胜一筹,那倒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作者的结论即便有鸡肋之嫌,细回想,还是非常中肯的,无论用什么设备、器具,最终想要得到的是一杯好喝的咖啡。
原文来自 | perfectdailygrind.com
编译 | Sandy
文章来源:吃喝情报局
——END——
免责声明: 分享是一种美德,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原创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