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门】,民国改称兴中门,明清时出入长江必经之路,1971年,因修建宁路被拆。2006年复建。

如今,明初老城门只剩下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汉西门(原名石城门)、清凉门与神策门。

玄武门、中山门都是晚清、民国建的

辛亥以后,南京重新规划发展。持续至上世纪30年代的“开门”热潮,是兼顾不拆城墙与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今天南京人熟悉的玄武门、中央门、挹江门、草场门等都是在那时出现的。南京的城门数量曾经一度高达24座。

【中山门】,1929年开通,以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中山陵。位于原明代城门朝阳门北侧,三券拱门,并命名为“中山门”。1996年沪宁高速由此门出城,门券又被改建。

【玄武门】,1910年开通,作为筹办南洋劝业会的配套工程,以方便四方来客游览玄武湖。最初名为“丰润门”,单孔券门。1928年更名玄武门,蔡元培题写门额,1931年,改筑为三孔券门。

【挹江门】,1915年落成,初名海陵门,单孔。1928年拆除,重建为三孔,改称挹江门,戴季陶题写门额。渡江战役,陈毅部由此门入城,解放南京。

【汉中门】,1931年开辟,上世纪50年代拆除,只剩地名。须注意的是,今汉中门广场上的城门是现存4座明代“内十三”城门之一的汉西门。

【中央门】,1933年开辟,以配套中央路等城北交通,上世纪50年代拆除,只剩地名。

【武定门】,1929年开辟,1958年拆除,2007年重建。

【雨花门】,1929年开辟,为将市内的小铁路与京粤线连通,1936年开辟,单孔。上世纪50年代拆除,2009年复建三拱城门。

【草场门】,1908年开辟,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1958年被拆除,只剩地名。

【新民门】,与原汉中门、武定门同为牌坊式,1934年开辟,保留至今。

【小北门】,1908年开辟,4孔券门,旧址位于黑龙江路、钟阜路交汇口以北,上世纪50年代拆除,地名亦无存。

【中华东门】、【中华西门】,1931年开辟,在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新辟。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2007年重建。

解放后在城墙上新开辟5座城门

解放后南京共在明城墙上开辟了5座城门。

【解放门】,1954年新开,为单孔券门。是为方便交通与防空疏散。

【集庆门】,1991年新开。

【华严岗门】,2007年新建,配合察哈尔路西延,唯一的“四字名”城门。

【长干门】,2008年新建。

【标营门】,2009年新建,旨在连接太平门至通济门的老城墙。

目前,南京城门共有17座,其中,4座为明代保留到现在,8座为晚清、民国所建,部分被拆后重建,5座为解放后新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