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仲赶到莒国与齐国的边境时,恰巧遇见公子小白一行向齐国进发。狭路相逢,管仲搭箭就射,只听得“嗖”的一声,一支利箭飞向小白。小白回头一看惊叫了一声,随即从车上跌落下来,嘴里鲜血直流。

管仲看到小白倒地,心里松了一口气,以为小白中箭身亡,便派人驰报鲁国。鲁国认为小白已死,公子纠的竞争对手已不存在,就不再那么着急护送公子纠赶路了。

汉代“丙午”带钩

其实,中箭的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恰好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带钩大概有点类似今天的腰带扣,金属材质,箭射到上面,没伤到小白的肌肤。机智的小白咬破舌头,口吐鲜血,骗过了管仲。等管仲一行走后,小白急忙上车,率先回到齐国。六天后,公子纠到达齐国时,小白已经即位,即齐桓公。公子纠只得又仓皇逃回了鲁国。

报仇重要还是称霸重要?

齐桓公即位后,迅速稳定了局面。为绝后患,他决定发兵攻打鲁国。齐桓公询问鲍叔牙如何安定社稷,鲍叔牙说:“若论治国之才,管仲不知比我要高明多少倍,大王若想称霸图强,就要重用管仲。”一听到管仲的名字,齐桓公恨得牙疼:“哼,他差点一箭把我射死,不要他命,我绝不罢休!”

鲍叔牙接着说:“大王,您报一箭之仇重要,还是治理国家成就霸业重要?若想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沉默了一会儿,对鲍叔牙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若知道我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他回来的。那怎么办?”鲍叔回答说:”就按大王您的意见,说您对管仲恨之入骨,要在群臣面前处死他,鲁国或许放人。”

事实果然如齐桓公所料,鲁国国君鲁庄公询问施伯如何处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管仲是天下奇才,让他返齐为齐所用,必将成为我们鲁国的祸患。”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答道:“把管仲杀了,尸首交给齐国。”就在鲁庄公准备处死管仲时,收到了齐桓公的信,信中说:“公子纠与我是兄弟,我不忍杀他,请你们代劳;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请将其送回,我把他们剁成肉泥,方解我恨。如果你们不照办,我就发兵包围你们的都城。”齐强鲁弱,鲁国害怕齐国,赶紧将公子纠杀了,召忽自杀,管仲被装入囚车,交给了齐国。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AI生图)

当押送管仲的囚车到了齐鲁两国交界处的堂阜(今山东蒙阴),鲍叔牙为管仲举行了除灾仪式,让他沐浴三次。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管仲,向管仲请教为政治国之道。管仲向齐桓公系统论述了如何治国称霸,齐桓公听后心悦诚服,任用管仲为相,尊称他为相父,请他全面主持齐国政事。

不负众望的改革

在齐桓公支持下,管仲切中时弊,开拓创新,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方面,齐国开始推行“四民分业定居”“三国五鄙”制度。“四民分业定居”制度,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居其职所,各安其业,从而加强了对国民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三国伍鄙”制度,把齐国辖地分成国都和野鄙两部分,使全国在行政上形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

经济方面,管仲提出“均地分力”的主张,推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征收赋税,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了地利的优势,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发了齐国农民的耕种热情。

工商业方面,管仲设立“轻重九府”掌管财政货币,通过观察年景丰歉、人民需求等实际情况,决定收集或散发粮食、物品。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铁国家专营制度,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稳定了物价,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齐国生产和商业的发展。

军事方面,强调寓兵于民,将军事编制隐藏于行政编制之中。战时,在国都中组成军队,设轨、里、连、乡的行政编制。管仲的军政改革为齐国建立了完整的军事政治体制,成为齐国争霸的重要政治军事基础。

用人方面,管仲任人唯贤,打破了西周以来任人唯亲的原则,冲击了世袭的贵族政治,使齐国政治清明,人才济济。

社会保障方面,齐国实行“九惠之教”的仁政政策,关怀弱势群体,保障了下层人民的基本生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了治国安民的初衷,为齐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仲的这些改革举措,让齐国很快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齐桓公在各诸侯国中率先称霸奠定了坚实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