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那惹加那入土为安后,明成祖寻专门找来加入中国籍的西南夷人守护王墓,每年春秋两季都由专人祭扫。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战火的摧残,浡泥国王墓由于得不到维护和修缮,曾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湮没不闻。直到1958年,浡泥国王墓才被重新发现、修缮,并在2001年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期间,文莱王室先后两次派特使前往南京奠祭其祖先。

02 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喇

苏禄位于今天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由来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米南加保族在1390年创建,实力最强大时,还占领今天菲律宾巴拉望岛、巴西兰省和塔维塔维省中部,以及婆罗洲北部和苏禄海周边的群岛。苏禄自建国之日起,便实行三王共治的政体,其中东王的地位最高,西王、峒王则相当于副君。郑和下西洋期间,曾派使者前往苏禄国进行宣谕,说服三王向明朝称藩。

苏禄国地图

为表达跟明朝交好的诚意,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集体出动,率领由家眷、官员等共340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到明朝朝贡,不仅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接待,而且还获得尊贵的封号和丰厚的赠礼。苏禄三王在北京逗留22天,然后乘船沿大运河南下回国,但当船队行驶到山东境内的德州时,巴都葛叭哈喇却不幸染病身故。

巴都葛叭哈喇的死讯传到北京后,明成祖深为感伤,旋即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德州致祭,并以王礼将他安葬在德州,赐谥号为“恭定”。明清两朝,朝廷相当重视苏禄王墓的维护、修缮和祭扫工作,直到清末民国年间,由于战争或水灾,其地表建筑才被毁坏殆尽。新中国成立后,苏禄王墓再次被修缮一新,并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禄王墓

巴都葛叭哈喇死后,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此后再没有回国。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孙也没有重返苏禄,而是在守护陵墓的同时,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不息。不过,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群体始终被视作外国人,无法入籍中国。直到雍正九年(1713年),清世宗才颁布谕旨,允许巴都葛叭哈喇的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

03 古麻剌朗国王斡剌义亦敦

古麻剌朗国,具体位置不可考,据部分学者的考证,其故地在今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的杜曼基拉斯湾及库马拉朗河一带。对于这个僻居海岛一隅的小国,中国长期以来并不知晓,直到郑和下西洋期间,由太监张谦率领的使团才偶然间发现古麻剌朗。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正式派遣张谦出使古麻剌朗,在表达两国友好交往意愿的同时,还赠予国王斡剌义亦敦奔绒棉、纱罗、纻丝等礼物。

外国使团朝贡明朝图

斡剌义亦敦奔为了表示感谢,加之想得到明朝的庇护以抵御邻国的侵袭,遂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亲率庞大的使团到中国朝贡。斡剌义亦敦奔一行到达北京后,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接待,不仅被册封为王爵,并获赠印诰、冠带、仪仗、文绮、纱罗、金织袭衣等礼物,跟随他访明的王妃、陪臣亦获得贵重的赠品。事后,明成祖命有司安排古麻剌朗使团在北京及周边旅游事宜,并承担全部费用。

斡剌义亦敦奔一行人在中国逗留半年时间,直到次年春天(1421年)才启程回国。不幸的是,当古麻剌朗使团行至福建境内时,斡剌义亦敦奔忽染重病,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把自己安葬在中国。明成祖得知斡剌义亦敦奔死讯后,迅速派礼部主事前往福建致祭,并以王公的礼仪将他安葬在福州,赐谥号为“康靖”。

明成祖朱棣画像

斡剌义亦敦奔病故后,每年清明、重阳时节,明朝都派官员前往王陵祭祀,而留下守陵的陪臣及其后代,均由当地政府发给俸薪和廪食。随着时光的流逝,陪臣后裔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并全部改姓为葛,至今仍能在福州等地发现他们的踪迹。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变迁和战火摧残,古麻剌朗国王墓原址早已湮没不闻,只能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测它大致位于福州市西郊凤凰池村以北茶园山一带。

参考书目

明朝官修史书:《明实录》,中华书局2016年版。

程敏政:《皇明文衡》,上海商务印书馆。

张廷玉(清):《明史》, 中华书局1974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