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獠怎么读,獠字什么意思?
1. “獠”字的正确读音、字形与结构
读音:“獠”字有两种读音,分别为liáo和lǎo。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读作liáo,但在特指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时,读作lǎo。
字形:“獠”字为左右结构,左边是“犭”(犬)作为部首,右边是“尞”作为声旁。
结构:该字由15画组成,笔顺为撇折撇横撇捺捺撇竖折横横竖撇捺。
2. “獠”字的字义解析
基本字义:当“獠”读作liáo时,它常用来形容面貌凶恶,如“獠面”、“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此外,它还有夜间打猎的含义。当“獠”读作lǎo时,它特指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即“獠人”。
引申字义:在古代文献中,“獠”还常被用作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野蛮、粗鲁或不通情理。同时,它也可能代表了一种原始的、野性的力量,与文明、驯化相对立。
3. “獠”字的文化意蕴
面貌凶恶的象征:“獠面”、“獠牙”等词语常用来形容动物或人的面部特征凶恶、狰狞,这种形象在史前神面造型和古代艺术作品中多有体现。
狩猎文化的体现:“獠”字与狩猎活动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方式。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夜间进行狩猎活动,以焚火驱赶野兽或利用夜色掩护接近猎物,这种狩猎方式可能因其激烈和破坏性而被赋予了“獠”的名称。
民族文化的反映:“獠”作为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和互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认知和态度。
4. “獠”字取名的寓意
不建议使用:由于“獠”字在现代汉语中常带有贬义色彩,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名字使用。它可能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或产生误解。
潜在寓意:如果非要使用“獠”字取名,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寓意美好的字来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名字。然而,由于“獠”字的贬义色彩较为浓厚,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搭配来消除其负面影响。
5. “獠”字古文献中的引用
《说文》:
原文:“獠,猎也。从犬,尞声。”
解析:此条解释了“獠”字的字形和字义,指出其意为打猎,并从犬部,以尞为声旁。
《尔雅》:
原文:“宵田为獠。”
解析:这里“宵田”指的是夜间打猎,进一步阐释了“獠”字与打猎活动的关联。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原文:“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
解析:此条文献中,“獠”被用来指代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与“夷”并列,显示了当时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方式。
《三国志·蜀书·霍弋传》:
原文:“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
解析:这里“夷獠”再次被用作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强调了其地处险要且不易驯服的特点。
《晋书》:
在《晋书》的多个篇章中,如《殷仲堪传》、《苻坚载记》等,均有“獠”字出现,用以指代南方少数民族。例如,《殷仲堪传》中提到“巴、宕二郡为群獠所覆”,《苻坚载记》中则有“杨亮率巴獠万余拒之”等记载。
解析:这些记载展示了“獠”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活动情况,以及中原王朝与他们的互动关系。
《宋书》:
原文:“梁州獠求内属,立怀汉郡。”
解析:此条文献记录了“獠”人主动归附中原王朝的情况,并提到了因此设立的郡县。
《南齐书》、《梁书》、《魏书》等:
这些史书中也有大量关于“獠”人的记载,如《南齐书·李安民传》中提到“五獠乱汉中”,《梁书·张齐传》中则有“齐在益部累年,讨击蛮獠”等。
解析:这些记载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獠”人历史活动的了解。
《广州记》(裴渊撰):
原文:“俚獠铸铜为鼓。”
解析:这里“俚獠”并提,可能指两个相近或相关的民族群体,共同具有铸造铜鼓的文化特征。
《博物志》(晋张华撰):
原文:“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
解析:此条文献进一步证实了“獠”作为古代南方民族称谓的广泛使用。
6. “獠”字四字词语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凶神恶鬼或恶人的面貌。
扑杀此獠:意思是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我是谢老师,每天带你发现汉字秘密,感受文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