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车驾繁简明尊卑
汉画像砖石中没有见到“六騑”,可洛阳人都不会陌生。2002年,西工百货楼前的广场改造时,考古发现了“天子驾六”的车马殉葬坑。以前人们只是从历史文献中知道天子独享一车驾六骏的最高待遇,可从来没有考古结果印证,因此这次考古发现让历史文物界十分欣喜。西工这一带是东周王室墓地,前前后后发现许多大墓,考古发掘之后都回填了,压在了新建楼房下面。珍稀的“天子之乘”得以原址保护,成为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让人们可以真实地看到车辕两边各有三匹马的阵势。锦上添花的是,2006年,文物工作者在该博物馆附近的唐宫西路小学,发现并发掘了两座东周时期的车马坑,其中一座内葬一辆车、六匹马,这马是前二后四的排列形制,丰富了人们对车马陪葬制度等历史信息的了解。这已作为该博物馆的分馆原址保护展示。
今年春节出游,我特意去参观了湖北省荆州市楚王车马阵景区。2006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楚王巨大的车马殉葬坑,陆续出土了三乘“驾六马车”。诸侯用“六驾”,显属僭(jiàn)越,结合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说明国力强大的楚国早有代周之意。
2 女性用车舒服些
加了四维绳的施耳轺车
汉画中,有的轺车车盖与车舆之间加了四根维绳,或是四根撑木,这规格就高了。车厢两旁加了屏障用以遮挡灰尘泥土,叫轓(fān)车。这遮挡物俗称“车耳”。汉代车舆制度规定,六百石以上官吏才可以乘轓车,且汉画中的轓车多有四维绳,因此说,坐上施耳轺车还是上档次的。不上档次的是无盖轺车,雨淋日晒的,毫无办法。无盖轺车主要是车队中的导车或从车,这有些像现在公务车队前后的摩托警车。这种车还保持着先秦战车的轻便特色,经常在狩猎时大显身手。
轺车类是男性用车。女性用车讲究隐秘和舒适,外面要屏蔽起来,可以开窗透气;多分成两个车厢,男女授受不亲,让车夫单独在前面;面积要大,能够随车携带衣物等或者小孩。古人把这种有帷盖、主要供女性使用的车叫辎(zī)车、軿(píng)车。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解释:“辎軿皆衣车,前后皆蔽曰辎,前有蔽曰軿。”车子像穿上了衣服,故称“衣车”。汉画中,辎车后面有时跟着更简陋些的带棚车,车厢较长,用篾席做成卷棚,前后多无遮挡,叫“栈车”,多用于载人或运货。
车子还根据用途细化出斧钺(yuè)车、古乐车、猎车、耕车、戏车等。
3 驾车的不止是骏马
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史载因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黄帝播百谷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功绩盖世。轩,指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说文》记载:轩,曲輈藩车。辕,指车前驾牲畜的长木。也有民间传说,就是因为黄帝老人家发明了车子,才把他叫作轩辕黄帝。我感觉“因为发明了车子而名轩辕”的说法更符合逻辑,没有车子的问世,何来轩辕之丘的名字?
陶牛车 贾谊后裔北齐车骑将军贾进墓出土
从轩辕黄帝发明车子到汉代有两千多年了,人们尝试着借助各种力量推动车轮滚滚向前。除马驾车外,有用牛驾车的。人的观念中马贵牛贱,可西汉初期经济不济时,有些将相也只好坐乘牛车。汉末天下大乱,马上战场,民间牛车之用渐广。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洛河边上,许多士大夫就乘着牛犊车游春。
有骆驼驾车羊驾车的,还有人力车。人力车有百姓用的“鹿车”,这鹿车不是鹿驾的车。鹿驾的车多是仙界的用车,这鹿车是人推的独轮小车,是“辘车”,因那轮子与井上汲水的辘轳相似,简称“辘车”,又讹传为“鹿车”。鹿车是百姓用车,穷书生也有坐这独轮车游学的。《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刘伶当然不缺好车坐,他只是为了张扬自己蔑视世俗礼法的潇洒性格。诸葛亮在西蜀打仗时,为了在山区运输军需,发明了“木牛流马”,说是不吃草的牛、能流转的马,其实就是这独轮车加了机关而已。
地位高的人力车是“辇车”,由人在前面牵拉,汉朝以后成了皇帝用车的专用名词。
车子广泛运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朝觐、征战、狩猎、巡游、商贾、邮驿、农耕等,车子有多精彩,汉画像就让它多精彩。
编辑:郭夏杰;责编:郭夏杰
声明: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