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人
《三国演义》里,对兵力有夸张的描写,袁绍官渡之战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刘备伐吴也出动大军七十万,曹操赤壁之战更是集结了惊人的八十三万。这是对三国人口规模明显的误解。真实的三国人口处于中古时期的大低谷,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数量。
三国人口以其出乎常理的少,在历朝历代都出了名。据《三国志》《晋书》等记载,蜀汉灭亡时(263年)有户28万,口94万,军队10.2万,官吏4万,把军队、官吏加入户口共约108.2万人。孙吴灭亡时(280年)有户52.3万,口230万,吏3.2万,军队23万,后宫0.5万,总计约256.7万人。再加上曹魏的443万人,共约807万人。当然,这并不是最权威的计算方法,有的研究者认为,各国的军队数量和官吏、后宫数量本身就包含在总人数中,所以,唐朝人杜佑编纂的《通典》将三国人口数记为7672881人。
采取什么计算方法对三国总人口影响并不大,哪怕是800万人,也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触目惊心的大低谷。自秦汉至唐朝,几个最为繁盛的朝代人口峰值差不多,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人口达到1223万户、5959万人。东汉的人口峰值出现在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共约5648万人。隋炀帝时约4601万人,唐玄宗时5291万人。总人口突破6000万要到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才实现,注籍户口达到6069万人。在这样少的人口基础上,三国军队绝无可能动辄70万、80万,赤壁之战曹操兵力大约仅有20多万,诸葛亮北伐的最大值也不会超过10万人。
为什么人口会出现这么剧烈的下降呢?自东汉桓灵天下大乱,到三国对峙局面形成,中间经历了极为混乱的局面,论其烈度没有哪个时代能比。但是以动乱来解释人口大量消失,似乎也不够充分,毕竟军阀们也不会灭绝人性地一杀到底,对自己治下的老百姓会正常地统治和管理。三国人口下降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账面上的因素,即统计方法和统计程度问题。
三国人口减少,相当程度来自于户口隐附。所谓户口隐附,就是本来该纳入国家统一户口中的百姓,转入豪强、贵族、大地主名下,由他们支配和管理,不再向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
相对民户来说,军队数字员额相对固定,也方便统计,蜀汉亡国时向曹魏呈报的册籍中说明军队数量为10.2万人。
王育民所著《中国人口史》以隐附户口、兵户、屯田户、吏户等未计入国家编户的人口以及大量逃亡人口等,作为切入点作了归纳统计,以户均口数大约五六人估算,推断汉末三国人口最低值约475.2万户、2653.9万口,西晋统一前夕达到最高值,约3798.8万口。葛剑雄所著《中国人口史》大致也认同这种统计方法,但作了进一步修正和补充,认为王育民的推论过高,真实的谷底数字大约在2224万—2361万,三国末期约3000万。
(据上观新闻)